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魯迅怎樣錯解紅樓?

為甚麼要評價鲁迅?
………………………………………………*李察
(問到底 No。7699 2010 0315 Monday)

因為,魯迅是錯的。他在很多方面,都是錯的。
他的基本觀點,是錯的。

他的錯誤,例如他主張鬥爭,不主張寬容,主張
痛打落水狗,還是從屬性質的。

他的錯誤,主要是他看錯了中國文化。他以為,
儒學就是全部的中國文化。他主張不要看中國書(相
信他指的是中國的舊書),只要看外國書。他認為,
中國書都是頹唐的、消極的。只有外國書,才是積極
的。

魯迅不像孫中山。孫中山是看得非常清楚的。孫
中山能夠分辨,周朝以前和以後的不同。孫中山看出
了,儒家並不代表中國文化。但魯迅的意思卻以為,
唯有儒家就代表了全部的中國文化。

雖然,魯迅的阿Q 正傳,是非常重要的批判作
品。阿Q 的形象,使人看到了,被儒學醬缸污染的
中國文化,面貌就是這樣的。

但是,倘若拿《西遊記》一比較,魯迅的偏見,
就十分明顯了。《西遊記》中的沙僧,是人不是獸。
而豬八戒卻是豬不是人。沙僧代表了平凡的大多數 ,
而豬八戒卻是受污染的少數。

魯迅寫了一本《中國小說史略》。這本書雖然只
是薄薄的一本,卻是指導性質的。今人對中國文化的
觀念,大部份來自此書。但是,這部書卻是不及格的。
因為,這書對《石頭記》和《西遊記》的觀點,都是
錯的。魯迅完全看不到《石頭記》的重點,也看不出,
《石頭記》全書一百二十回都是同一作者。他只是照
搬胡適的見解。他完全看不見《石頭記》裡面,那呼
喊著的中國靈魂。至於《西遊記》的精神,魯迅也同
樣看不見。

在中國歷史上,伯夷是第一個反對周朝以暴易
暴的人。伯夷認為周朝毀滅了周以前的中國文化。

中國人遠古傳下來的歌謠,據說有三千多首。是
孔子把這三千多首古詩歌,刪剩只有三百零五首的。
其中一首被刪的詩,僥倖被司馬遷在史記中引述,所
以保留了下來。那是伯夷的《采薇歌》。是他拒絕接
受周朝文化,上山采薇為食,餓死之前寫的:「登彼
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
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
矣。」這首詩雖然簡單,但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訊息,
是觀察中國文化的重要眼睛。伯夷所說「神農虞夏」
就是遠古傳下來的文化傳統,但到周朝就斷了。周朝
正式肯定了父子相傳的家天下,已經不能代表中國人
「仁」的文化了。

但是,魯迅卻極不贊成伯夷。魯迅多方挖苦餓死
的伯夷。因為,魯迅看不到周朝割斷中國文化。

更奇特的是,魯迅雖然極力反對中國文化,但是,
他骨子裡,卻仍是一個舊式文化人。

多年前,李察寫過一小文:「有鬍子,可以放風
箏嗎?」大意謂:魯迅說,他自幼不喜歡放風箏,以
為那是沒出息玩藝。有一次,偶然發現弟弟私下製造
風箏,就把未完成的風箏奪過,摔在地上踏碎。多年
後,因為看到一本外國書,知道不對,想向弟弟道歉,
想和弟弟一起去放。一起嚷著,跑著,笑著。但魯迅
說,可惜弟弟和自己一樣,早已有了鬍子了。

為甚麼有鬍子,便不可以放風箏了?

這就是內視傾向的中國文化模式。魯迅批判阿Q
如此著力,但到底,離不開那一套,以為知識份子,
讀點書便夠。所謂「勤有功,戲無益」,這就是儒家
對他的潛在影響。中國人不曾發明飛機,是有緣故的。
右腦傾向的內射思維,對外物的興趣微弱。魯迅只是
一個例子。

但是,魯迅批判儒家的精神,仍是重要的。今人
企圖連魯迅都邊緣化,想全面復辟儒學。連「阿Q正
傳」都刪除,不讓中學生接觸。若干年之後,魯迅必
定逐漸淡出。只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石頭記》和
《西遊記》卻是不容易從中國文化裡面刪除的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