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何謂「逆向」?



(問到底 No.6960 2008 0304 Tuesday)

  
  《石頭記》跟世界上其他的偉大作品,有一點基
本上的不同。其他的作品,包括了托爾斯泰、莎士比
亞、雨果、塞萬提斯、甚至陀斯妥耶夫斯基,都是順
向的。只有寫作《石頭記》的隱名人,是逆向的。


  或者有人問,陀斯妥耶夫斯基和塞萬提斯他們,
不都是窮愁潦倒的嗎?他們都不是幾乎餓死嗎?怎麼
說,他們都是順向的呢?


  所謂「順向」,就是說,他們是跟文化的發展方
向一致的。他們的作品方向,就是文化的發展方向。


好比一個有良好家庭教養的孩子,他們早就知道
應該怎樣做。人生的路向,非常清楚。順向的環境,
無論社會氣氛,思想潮流,哲學理論,都是一致的。
作為一個作家,他只需要努力向前,向著標竿直跑。
而且,標竿早已在前面了。


西方文化,主要是以基督「愛」的精神為導向的。
上述五位偉大作家,都沒有例外。亦可以說,這種思
潮感覺,是一條大河那樣的思潮感覺。作家們順風航
行,目標明確。


但是,《石頭記》卻是反潮流的。


  中國文化的發展情況,跟西方完全不同。中國人
遠古的精神已經割裂。自從周朝開始,一直到了春秋
戰國末年,一個斷層已經形成。儒學在兩千多年之間
席捲天下。尊君隆禮,人性扭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血緣是主要的,而愛是次要的。這想法,潛在的意義
就是:人與人之間,物質是主要的,心是次要的。這
是儒學的現代版本。


  企圖離開這一種感覺的潮流,就是逆向。


  儒家教育主張,學問從屬於政治。孔子所言,入
則事奉父兄,出則事奉公卿,就是這意思。而科舉制
度,就是儒學和政治結合的模式。學而優則仕。讀書
的唯一出路是當官。而前景早有說明:「書中自有黃
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儒學要求所有的學生,絕
對依循權威。


  而且,儒學早己乘上了權力的列車。整所文化大
廈,由儒家獨佔。在列車之中的知識份子,思想是不
會迷失的。因為,一切都有固定公式。


  任何半途下車的人,必須面對一種徹底的迷惘:
火車己經開走,路軌不再存在。你往那裡去?你要自
己告訴自己。


  在兩千年儒學統治之下,讀書人是無書可讀的。
今天我們或者可以析出一部真莊子,但在隱名人的時
代,莊子不是莊子,只不過是儒學化的假莊子。所以,
賈寶玉只能靠一點詩詞戲曲度日。至於《石頭記》書
中引述的幾部道佛書,則只能是一個幌子,要來掩飾
他反對儒家的意向,讓賈寶玉裝瘋裝得更像一些而
已。而賈寶玉也不是真的要做和尚。他只是要回去,
回去大荒山,回去跛足道人的居所:或者,我們仍會
記得的。跛足道人曾經說過他住那裡。他就是住在「蓬
萊弱水西」的。這五個字,就是跛足道人的電郵地址。
那裡,就是女媧補天的地方,那裡,就是古玉的居所。
而賈寶玉為甚麼只愛林妹妹?他說過,「弱水」三千,
他只取一瓢。林妹妹就是林黛玉,就是玉的代表人,
林妹妹就是居住在弱水西的。寶玉跟著一僧一道,只
是回去弱水西的舊居吧了,林妹妹早就在那裡等著
了,那裡不是和尚寺呢。


所以,在中國這樣的斷層環境,文學作家必須兼
任思想家,兼任哲學家,兼任歷史學家。


如果問:女媧為甚麼需要補天?遠古中國人思想
中的天人關係是怎樣的?天為甚麼是有缺陷的?為甚
麼人為的努力是有用的?這一連串的哲學問題,也都
無意之間,落到文學作家的肩頭去了。因為,斷層壓
力之下,正常的中國哲學家,已經無法提供任何解釋
了。


所謂「逆向」,就是說,文化本身有了問題,無法
提供方向,作家自己,必須自己尋覓方向。


  或者必須一再說清楚。中國文化並無問題。問題
只是在近兩千年來,產生了一個儒學的斷層,使知識
份子,失去正確的航向。


而他是必須逆向行走的。中間隔了寬闊的斷層。
只有逆向而行,才能摸到那遠古一息尚存的脈搏。這
就是「玉」的真正意旨所在。


  還有一點必須說明:所謂逆向,主要是逆文化之
向,至於統治者的意志,則是次要的。隱名人面對的
是兩種壓力,一種是文化壓力,一種是民族壓力。《石
頭記》千方百計的遮掩,是在民族壓迫之下的權宜之
計。滿清統治者是文化大廈的權力管家,是開罪不得
的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