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曹雪芹幾歲時「創作」《紅樓夢》?


(問到底 No.6950 2008 0223 Saturday)


  如果《石頭記》即《紅樓夢》的作者真的是曹雪
芹,那麼,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時候,是十
歲,甚或只有八歲。這是學者潘重規計算出來的。


  《石頭記》最初出現的時候,大約是在1792 年
左右。有一個人名叫程偉元的,收集了不同的手抄本,
印成此書,共有一百二十回。但最初流傳的,卻是手
抄本。偶然有書販在廟會裡出賣。一本要賣好幾十金。
主要是因為,這書實在是寫得太好,在文化乾渴的地
方,略有餘錢的士大夫,一見便不肯放手。我們可以
想像,這買了書的人,回去,覓人抄一遍,放出來肯
定又可以賺一筆。


   不久,市場上便出現了許多抄本了。不只是抄
本,而且出現了「點評本」。就是在抄本上,略加評
語的版本。這些評語,是十分受歡迎的。因為,當時
無人為原著加注釋,相信,有了「點評」,銷路更好。


  而此時出現的點評本,就是一個自稱為「脂硯齋」
的人所點評的。奇怪是他的「點評本」出了好幾本。
一本銷去,又另評新的。大約是因為,這樣的「點評」,
太容易了。今日的人,重看這些點評,都會明確知道,
這一位「脂硯齋」,是沒有甚麼文學修養的。他的「評
語」,都低俗得很。


  就是在這樣的點評本(「甲戌本」即1754年本)
上,出現了以下有很多錯字的一段話:



「此是第一首標題詩。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
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嘗(常)哭
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余(奈)不
遇癩頭和尚何!悵悵!今而後惟願愿造化再出一芹一
脂,是書何本(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泉矣!
甲午(申)八日(月)淚筆。」



  這一個「壬午」年,即是乾隆二十七年(公元
1763 ),因此就被紅學專家們斷定是曹雪芹死的一
年。而曹雪芹死的時候,約為四十歲。這是另外有人
根據曹雪芹與友人敦誠的詩文推出來的(敦誠的挽詩
云:「四十年華付東冥」。)


而他死之前,從事增刪披閱等編輯工作,己有十
年。(《石頭記》第一回中有「後因曹雪芹于悼紅軒
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等語。)


換言之,在甲戌1754 時,他已經從事編輯增刪
等工作十年以上。此時,他是三十歲左右。他應該是
在二十歲時開始編輯工作的。試想,如果一本書,單
是編輯工作,己花去十年,寫作時間要多少?是不是
他在十歲八歲時便已經開始創作?曹雪芹不是《石頭
記》的作者,如果按此推算,應是沒有疑問的。
(以上觀點,採自潘重規著:《紅樓血淚史》)


再說,所謂「甲戌」年的脂硯齋點評,可能是完
全假的,而脂硯齋此人,根本從未見過曹雪芹,亦是
完全可能的。怎能根據這樣一個人的片面之詞,便憑
空斷定,《石頭記》的作者是曹雪芹呢?再說,這一
個人,更加可能是假古董的販子呢。 


  中國文化,便是如此這般,在只有一個人作人証,
沒有任何其他証據之下,肯定了《石頭記》的作者是
曹雪芹,而不是一個隱名的人。原書上,作者明明寫
得非常清楚,這書是「空空道人」在一塊石頭上抄回
來的。為甚麼這許多大學者都看不見?


問題是:這問題為甚麼這樣重要?


因為,如果無法看到《石頭記》的原作者隱名人
的苦心,就無法看到這書的主題,也不會看到中國文
化在歷代封建皇朝鐵腕尊孔下的悲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